Redis作为一款高速、可扩展和非关系型的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,被广泛应用于缓存、作为消息队列和发布订阅系统,等等。在使用Redis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:如何处理缓存数据的过期?而设置Redis失效时间正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。
过期时间可以将缓存的数据自动的移除,从而释放内存资源。如果没有过期时间,缓存数据很容易囤积到数据量极大,进而消耗大量的内存资源。失效时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处,就是在缓存和服务端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下,可以通过重新访问服务端请求数据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。
如何设置Redis失效时间?
Redis提供了两种设置失效时间的方法,一种是使用 EXPIRE 命令,另一种是使用 SET 命令的 KEEPTTL 参数。
使用 EXPIRE 命令设置过期时间是非常简单,只需指定一个过期时间以及一个键名即可。例如:EXPIRE key 3600,将会在3600秒之后将 key 删除掉。
使用 SET 命令的 KEEPTTL 参数可以保持键值对的超时时间不变。例如:SET key value KEEPTTL,这样设置之后,无论是否对该键再次赋值,其超时时间都不会被更改。
如何解决缓存失效问题?
在缓存失效的情况下,服务端就会被要求做一次完整的查询与计算,这个过程既费时、又费力。所以应该采取一些方法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。
方法一、设置合理的过期时间,一般会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设置一个过期时间,如果数据的更新频率很低,可以将过期时间设置的较长,避免大量的缓存失效。
方法二、在失效时会触发一个事件,即keyspace notifications,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事件来处理数据的更新,即更新缓存数据。当该key被删除时,Redis消息发布-订阅机制会自动触发一个名为 __keyspace@0__:deleted 的消息通知,可以订阅该通知事件,当该key被删除时,通过接收到该通知事件的消息来进行数据的更新操作。
方法三、定期刷新,可以在程序启动时,将缓存加载到内存中;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,定期刷新缓存,将缓存中的数据重新加载。这个周期可以根据实际业务情况,折中的选择可行周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