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如今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了数据的竞争,谁掌握了数据多谁就占据了主动权。特别是在如今的物联网时代,通过各种智能设备,物联网企业可以搜集到大量精准的数据,而这些数据是智能物联网公司的生存之本。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中,那些成功的初创物联网企业是如何掌控数据大权?下面千锋讲师为大家介绍智联网公司掌握数据大权的3种典型方式。
1.当实时状态信号遇到机器故障数据库
虽然许多企业拥有的大量的历史设备和流程数据,但却往往缺乏故障数据,因为这些数据很难捕捉和保存。缺乏故障数据,即便仍可进行状态监测,但预测性维护的有效性无法保证。
最直观的想法是在设备故障数据库上下功夫,如果某家企业能够掌握成千上万台设备的历史故障数据,这样当一台设备出现故障时,成千上万台设备中有很大概率出现过类似情况,别人处理相同故障的经验可以被复用,及时解决故障问题,不仅让旧数据价值释放,同时创造了新的个体价值。
2. 振动信号与过程数据相结合
企业中的数据格式差异很大,有些是高度结构化的,比如传感器数据,相对容易解析;有些是非结构化的,比如维护日志——针对同一台设备出现的同一种状况,一名操作员可能会记录“压缩机泄漏了一种闻起来像臭鸡蛋的浅棕色液体”,而另一名有可能则会写下“压缩机流出一种像酱油一样的东西,闻起来没有食欲”。
训练机器学习模型,理解这些信息的含义,以及进行多种维度的数据集成,对来自不同信号源的数据重要性予以划分,以便自动对故障模式和维护建议进行分类,这些工作耗费了智联网公司很多的时间和精力。
但在一般情况下,设备振动数据和流程控制数据分别存储在两个独立的系统中,彼此之间并不集成。预测性维护恰恰需要振动数据与运营数据紧密反馈和频繁融合,而且这种操作最好自动完成,以减轻中小企业对于人力和资本投入的负担。
3.虚拟化或轻量型传感器
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,一些智联网公司开始使用低成本的创新手段采集数据,比如针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虚拟多相流量计。这种虚拟流量计基于云平台的数据应用驱动,将物理模型和机器学习相结合,降低购买、安装和维护成本。
还有一些智联网公司正在想办法,利用软硬件一体化的低成本无线传感器,从原先没有数据的哑设备和哑环境中把数据采集上来,完成从0到0.1的突破。
以上三种方式都是物联网公司获取数据的三种典型方式,在物联网时代,都说谁掌握了底层数据,谁就掌握了智联网的未来。但物联网专业人才才是决胜,如果你也想成为物联网时代的专业人才,用技术在未来为自己挣得高薪,可以选择来千锋智能物联网培训圆梦!